指导课题研究,学术思维活跃 ——丽泽学术提升计划暨2023年度院级课题中期检查汇报会

作者:时间:2023-03-20浏览:10设置

316下午,人文学院院级课题中期答辩在2440625311312教室同时举行,导师邱江宁、付建王文胜、谭勤、何炯炯、房栋孙伟民、刘婧文到场指导,各课题组成员到场参加。

会议伊始,由付建对答辩环节进行简述对于滚动课题,邱江宁提出,本次课题答辩的重点应在于课题组成员目前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感受。随后各小组成员依次进行课题汇报和现场答辩。

  


非洲疾病演进与防控史”课题组成员以中非重要医疗援助对象——毛里塔尼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毛里塔尼亚医疗卫生的阶段性发展与新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毛里塔尼亚的卫生发展现状、发展鸿沟和发展差距。在后续,课题组成员将继续搜集中非医疗卫生合作的原始资料,完善资料库。

“在目前阶段,非洲疾病问题的研究是具有极大意义的。”谭勤对此课题组的成果表示肯定。针对邱江宁提出的“外文资料如何整理”问题,汇报人表示,她根据指导老师所发的外文资料,结合自己所查找的外国网站新闻,进行文本翻译,最后在课题组进行集中讨论。



中医的现代发展与思考: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每周开展论文研讨会,内容包括讨论课题组成员论文、新增必读书目和医学理论介绍。课题组成员完成论文初稿6篇,内容涉及疫病防治、中医理念等,整理近代中医药期刊资料总计407721字。

对于“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收获”问题,汇报人表示:研究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疾病防控方式,能够了解传染病治疗从“污名化”到“医疗化”的过程,借此看出历史发展的进程。

  


“苏辙《栾城集》研究课题组”成员理清苏辙《栾城集》版本刊刻的源流,查阅《三苏全集》的相关资料。在后续阶段,课题组成员将开展校勘工作,协助指导老师整理出版一部全新的苏辙诗文集整理本。

指导老师谭勤总结道:“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将重点放在校勘工作上,已经有了一定进展。在后续研究阶段,课题组要重点认识“版本”的价值。”

  


“游戏文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课研组旨在通过对鲁迅《华盖集》、林语堂《翦拂集》等作品进行深入交流解读,深化成员对作家作品的认知理解。课题后期他们将中西文学贯通,进一步理清写作脉络。

房栋与何炯炯对“游戏文章”的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付建舟老师通过“送穷神”与“迎财神”的对比,诙谐生动地阐述其内涵。

  


“中国现代社团《文学丛书》序录”课题组在课题组会上多次开展培训,指导老师付建舟“手把手”传授课题组文学研究方法强调选题的“新”即新材料、新观点。历经研讨,成员们在材料整理和论文构思方面受益匪浅。课题组还解释“文学丛书”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意义并对下一阶段的课题计划进行了补充说明。

  


经过四次研讨会的学习,“华莱士·史蒂文斯在中国诗坛的接受与影响”课题组聚焦创作特征、诗学观念、现象转变以及发展风向四个方面,为今后课题做好铺垫。课题组表明今后的工作需要结合具体诗歌文本,阐述其对中国诗人的影响。

  


依托浙江诗路研究院,“浙江诗路文化的美学品格研究”课题组深刻认识课题的重要性,旨在打响浙江诗画新名片。课题以金华山和诗僧为切入点,多方面探索诗路上的各类文化。通过对诗路文艺、交通、生态的审美文化研究,课题组完成了25万余字的成果集。研究后期,他们将制定大小目标,继续完成第二期成集。

  


“江西横峰田赋总册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在田赋册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选取比较完整的江西横峰田赋册为原始史料,投入大量时间修复破损文献,统计缺页问题,整理总册图版。最终录入126708张的图版与11962364字的户名索引。在课题后期,课题组不仅制作索引,还要对赋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商务印书馆《世界通史》第一卷‘古代东方史编撰课题组分为教学组、外交组、战争组、文化组四个小组,运用1+n”模式,广泛阅读历史文献,突破重难点“西亚文明”,课题研究使成员们在学术和历史素养上得到丰厚的浸润。此后课题组的重点将转入史料整理和论文撰写。

国之漏卮:清代河工与国家财政课题组从史料出发,详实分析清代河工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联系,指出封建制度下财政政策诸多利弊。

  


“明清东南地区方言文献俗字研究”课题组先引入“俗字界定”概念并介绍了方言俗字和其他俗字。该课题组运用多种字典查找工具对《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整理和校勘,历经数月,整理10万余字的相关内容。之后的研究中,他们将针对方言用字进行阅读整理。

 付建“搞”字举例,结合语境,向各组员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俗字,建议俗字研究要贴近生活。

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课题组汇报课题组目前方志文化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展现出课题组师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决心。

  


新时期以来作家文论研究”课题组通过线上读书交流会和相关文献的学习,研究白先勇、冯唐、乔叶等多位新时期以来的作家作品,增加课题组成员的阅读量,更深入了解每一位作家的多面性。

邱江宁对他们开展读书研讨会表示赞扬,同时也指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具体沟通较少、研究项目过于“散”的问题,提出课题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沟通,才能让课题“整体性”增强。

中国当代作家传记年谱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当代作家传记年谱展开细致研究,表示目前研究重点仍在资料整理,暂未开始论文的攥写。

  


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丝绸之路的背景”入手,以“民族融进”“中外交流”“中华民族精神”为切入点,通过编年的形式串联起14-16世纪的丝路历史。课题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近127万的资料整理。

在提问和点评环节,谭勤提出“在现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多关注域外古籍文献”。对于文献资料阅读,邱江宁指出“文学作品分量不够”的问题,并建议从文学角度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华人法语文学生态批评研究”课题组致力于旅法华人文学作品研究,根据成员法语水平差异展开不同文本的阅读,本学期已组织三次读书会,成果斐然。

  


变动社会中的制度变迁与观念变化:近代的国家、制度与观念演变研究”课题组见微知著,从古今文化典籍探究代的国家、制度与观念演变

浙江濒危方言概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保护浙江地方濒危方言为目的,对现有濒危方言展开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

  


敦煌吐鲁番写本文献汉字研究”课题组围绕敦煌与吐鲁番地区特色的写本文献展开研究,下一阶段将加大资源搜集力度。

10-14世纪地理知识进展编年”课题组以“编年”为整理形式,完成10-14世纪地理知识文献整理,展现10-14世纪地理学科发展历程。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课题组通过线上读书会的方式共读书目,对研究内容深入挖掘,思考新少年和新人民、新民族、新国家之间的象征隐喻。课题组在后续中也希望将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问题从文学的角度延伸到文化、社会等领域,联合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浙东沿海地区古城古镇研究”课题组提出未来研究目标与期望,展现出对浙东沿海地区古城古镇的研究信心。

  


“明清汉语字词关系研究”课题组细致研究《红楼梦》的“躺”“舔”字词与《金瓶梅》词话的具体用语,探究其背后丰富文化内涵与字形演变历程。课题组成员有效联系汉字发展史与汉语发展史,以用词研究为基础撰写相关读书论文,对语料进行细致整理,创建有关研究课程的公众号,得到了在座老师的一致认可。后续课题组将致力于汉语系统和汉字三维研究,挖掘其学术内涵和价值。



汇报尾声,组长邱江宁、王文胜、付建舟作总结发言。王文胜指出部分课题组还存在人员过多的问题。付建舟对课题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目前课题研究缺少形式变化的问题,表达对课题后续开展的期望

 

   林依烨、俞昊、王悦蓬/文 俞昊、王悦蓬、阮诗绮 /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人文学院2022年度院级课题中期考核情况汇总表

汇报组别

院级课题立项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中期检查情况

第一组

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2021年滚动

优秀

第一组

中医的现代发展与思考:资料整理与研究

2021年滚动

优秀

第一组

非洲疾病演进与防控史

2021年滚动

合格

第一组

苏辙《栾城集》研究

2021年滚动

合格

第一组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

2021年滚动

合格

第一组

新时期以来作家文论研究

2021年滚动

合格

第二组

中国现代社团《文学丛书》叙录

2022年

优秀

第二组

明清东南地区方言文献俗字研究

2022年

优秀

第二组

明清汉语字词关系研究

2022年

优秀

第二组

游戏文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

2022年

合格

第二组

华莱士·史蒂文斯在中国诗坛的接受与影响

2022年

合格

第二组

浙江诗路文化的美学品格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二组

江西横峰田赋总册整理与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二组

商务印书馆《世界通史》第一卷“古代东方史卷”编撰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国之漏卮:清代河工与国家财政

2022年

优秀

第三组

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

2022年

优秀

第三组

华人法语文学生态批评研究

2022年

优秀

第三组

中国当代作家传记年谱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变动社会中的制度变迁与观念变化:近代的国家、制度与观念演变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浙江濒危方言概况调查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敦煌吐鲁番写本文献汉字研究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10-14世纪地理知识进展编年

2022年

合格

第三组

浙东沿海地区古城古镇研究

2022年

合格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