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2019/2020年校教改课题结题汇报答辩会在我院24-417举行。我院教学督导傅惠钧、桂栖鹏、刘力坚、高玉海、周旭东作为答辩评委出席,我院教师许春、刘昌玉、张磊、王生国、窦全霞、黄江苏、蒋晓玲作为课题组代表参与答辩。
将所学以独特方式“输出”,使学生浸润在知识的“雨露”中,七位代表老师在答辩会上分享教学收获,展示课题成果。评委老师对相关优势与不足给予专业点评。
就《丽泽学术提升计划——以课题创新团队为中心的科研能力训练》课题,许春逐一介绍2019年、2020年团队基本情况,并列举各小课题项目成果。
刘昌玉在《5G时代背景下世界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结题汇报中,展示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在学术论文、比赛获奖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应用》课题汇报中,张磊以“山水诗之意境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例,指出要立足传统文科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从微课的三个特点——目标性、参与度、趣味性入手,王生国进行《文学微课教学研究》课题汇报。他指出,为优化微课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量,须注意师生互动、课程评议占比等事宜。
关于《“图画书鉴赏与研读”课程的多元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窦全霞抛出“如何上好‘图画书鉴赏与研读’这门课”的问题。她认为,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性与创造性,应引导学生给图画书配图、配文,增强教学趣味性。
从鲁迅文学研究的五方面切入,黄江苏展开对《“鲁迅研究”课程的教材校本化处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汇报。借鉴与创新、因材施教——他明确指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逐一介绍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
就《新文科视域下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课题,蒋晓玲分析我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情况,并提出四点建议: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提升师资及更新创业课程、做好课题“传帮带”。
在评委点评中,傅惠钧肯定《丽泽学术提升计划》中各个院级课题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练作用。立足整体,他建议在课题报告中总结各个课题实践的规律,使汇报内容更加精准。此外,傅惠钧称赞王生国汇报时条理清楚,展现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形象,并肯定其线上高质量的教学授课。
周旭东与刘昌玉进行经验交流。他们认为,教师授课期间由助教将问题汇总,课下统一回复;讨论环节时筛选出相通问题,教师直接线上答复。
对于虚拟仿真在教学中的作用,桂栖鹏高度赞赏,称其能够加强学生对文学的真切感受,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针对绘画、文字给分标准,刘力坚建议《“图画书鉴赏与研读”课程的多元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应分类、分层,使课堂设计更严谨、具体。着眼于我院学科专业,他肯定创新创业大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并鼓励教师参与其中。
鲁迅文学是全国性研究的课程,高玉海指出“校本化”一词具有地方特色,在我院实际课堂中较难体现,鼓励黄江苏继续钻研文本、深造自我。
本次展示会充满学术气息,旨在以答辩形式提高教师人才培养综合素养,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加强学院师生、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树立教学新标杆。